新闻公告

第八期学术沙龙活动“会通履远”研究生研创规划与学术训练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12-15
    1214日上午,由研工部主办的研究生研创规划与学术训练活动在南山八号楼报告厅举办。本次沙龙由研工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教授主持,特约嘉宾有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万木春、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封治国、艺术人文学院2014级博士生张书彬、设计艺术学院2015级博士生张春艳,全院2016级博士生参加活动。

毛建波首先介绍了我校招收博士的情况,并表示实践类博士的出现一方面是继承传统,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的需求,这两方面的情况促使我校首先开始了实践类博士的招生。教育部对博士学位论文非常重视,每年都有抽查,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可以引领博士生们尽早确定选题,并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写作及研究有所规划。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设计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张春艳。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并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如何从学术积累中找到课题焦点。她说,从美术学转到设计学,在前期积累的理论知识之上来选题,并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慢慢缩小课题焦点,在后期梳理文献时,继续缩小焦点,虽然是用比较通俗的研究方法,但同样可以循序渐进地深入。毛老师也补充说,选择课题不在大,而在具体,井口虽小,但要深入,要有深度有力度,写出有一定分量的学术论文。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艺术人文学院的博士生张书彬,论文课题是《正法与正统——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建构及在东亚的视觉呈现》。他结合自己论文选题及研究过程,从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了分享,展示了一个青年学者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第一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跨语境思考,勤做札记,及时整理自己阅读或听讲座时的所思所感;第二是平时注意积累问题,抓住学术问题点;第三是积极参加研习班,关注同辈力量,感受不同的学术氛围;第四是建立学术共同体,与志同道合的师友一起学习;第五是善于利用资源,如浙大、浙博、浙图、上博、上图、国博、国图等,利用各方资源助力自己的研究。同时,他也以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来感恩和回馈学校。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的封治国副教授。封治国老师是实践出身,后考入我校美术史论系,获文学博士学位。他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求学经历向大家展示如何集中时间做好一件事,他说到,我们投入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封治国老师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一篇博士论文,他用专注告诉我们,普通人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同时,他就论文写什么,怎么去写的问题,为实践类的同学提了几条建议: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对问题的兴趣、不满及欲望是支撑自己不断走下去的动力;二、要把问题具体化,不轻易放过问题、疑点和兴趣点,因为这些点很有可能成为论文的命题或是论文的起点;三、学习身边的榜样,找个好的范本;四、有明智的目标,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不能为其不足找理由。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艺术人文学院的副院长万木春副教授。万木春老师非常亲切,他说读书让我们看待问题、看待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在学术研究上,他呼吁同学们把志向定高,将博士论文的写作跟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在人生阶段中不浪费任何一段时光。在论文的写作规范上,他建议同学们端正态度,学习榜样标本,如《新美术》和北京大学社科版学报都是很好的范本。在论题方面,他建议同学们选取与兴趣相关的,认真阅读该专业领域内的四到五本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做研究,这样有大师,有参照,才有学术上的衡量和评价。

最后,毛建波老师从管理者的角度谈了几点经验给大家以启发:一要贵有新意。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找到新材料或形成新观点。二要以小见大。在丰富的材料中逐渐缩小课题焦点,以小见大。三要力所能及。对课题的研究和把握要综合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量力而行。四要持续研究。课题应关注大问题,有大思考,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研究,才会越来越有深度。五要学术规范。论文中绪论、综述、致谢、注解等各方面都要严格遵照学术规范来写,切勿抄袭。

文字:修亚男

摄影:何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