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创

我院隆重举行“山水精神 时代旗帜”赵无极纪念论坛

发布时间:2013-06-13
    为缅怀赵无极先生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追忆他在母校开设 “85绘画讲习班进行的艺术教育,探讨其艺术影响与当下意义。524—25日,由我院研究生处、油画系、艺术现象学研究所、85周年校庆筹委会联合主办,宣传部、美术馆协办的“山水精神 时代旗帜”赵无极纪念论坛在我院南山校区校史馆隆重举行。

论坛特别邀请了许江院长,天津美院孙建平教授,湖北美院魏光庆教授,我院司徒立教授、杨参军教授、焦小健教授、章晓明教授、成南炎副教授、陈海燕教授、井士剑教授、高士明教授、余旭鸿副教授及部分院系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共同参与了讨论。论坛同时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视频直播,来自全院各院系的师生济济一堂,大家纷纷通过纸条向嘉宾提问,气氛异常热烈。

524日晚的纪念论坛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杨参军教授和高士明教授担任主持。上半场主要由“85讲习班”部分学员及亲历者回忆了当年赵无极先生授课的历历场景,并思考了诸如整体性,呼吸感,绘画的活性与生动,绘画的“自然之下”与“自然之上”、“快”与“慢”、“刚”与“柔”“死”与“生”等鲜活的艺术观点在当下的意义。嘉宾们认为赵无极的一生既体现了中西文化自然而然的融会,又体现了蔡元培办学时提出的“兼容并蓄,中西融合”的思想。他的讲学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下半场论坛主要由我院各院系青年师生进行回应,重点讨论了赵无极先生作品的东方性和世界性问题,以及是否存在超文化的绘画共同问题?从达·芬奇到霍克尼,再从范宽、董其昌到黄宾虹等,面对中西艺术史中无数相异的绘画经验,如何找到自己的出发点与工作方法?1985年中国迎来了赵无极,同时还有劳申伯格,这种“同时到来”对非西方的艺术史意味着什么?

525日晚的论坛中,许江院长声情并茂的回忆了赵无极先生的谆谆教诲,作为当年85绘画讲习班的学员,他如数家珍似地直陈赵先生的艺术人生及其与母校和中国艺术教育的深重情谊,并一再指出赵无极作为现代艺术大师,他的艺术道路是与中国文化的深切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对母校的关爱联系在一起的。赵先生当年在绘画讲习班中的言传身教使他在今天都深感获益良多,他认为:“赵先生对我在画面中的指导正是一直以来我所关注的‘艺术中的体象’问题的最初源头。他和吴冠中先生一样,是中国美院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林风眠先生开创的融汇中西艺术之路上标志性和引领性的旗帜。”

最后,许江院长用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结束了这次意义非凡的论坛——“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学生记者 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