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公告

发布时间:2019-02-24

各位同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设23门公共选修课,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学期选课总体安排

  2018级研究生:在新版研究生系统选课。本次选课仅开放公共选修课。

  2017级及以前年级在校老生:有选修课(旧称人文素养选修、专业素养选修)未达到规定门数的,仍在旧系统选课。

  登陆方式:新旧系统均可以从研究生处网站(grs.caa.edu.cn)网页中部的链接“新版研究生系统”和“旧版研究生系统”进入。

  二、2018级选课的规定

  (一)公共必修课。直接按本网站“课程信息”栏公布的“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8级硕博研究生(不含外国留学生)公共必修课表”上课。

  (二)公共选修课。直接查看本网站“课程信息”栏公布的公共选修课课表,或在选课系统中的每门课的备注栏看时间、地点。

  为确保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均衡利用学习时间,2018级新生每生每学期限选2门(2018级起在读期间公共选修课不少于4门,共8学分)。课程的学分数,以系统记载为准。

  (三)专业课:按院系通知上课。

  三、选课时段

  选课开放时段:2月26日(周二)9:00至2月28日(周四)16:00。请务必在上述时段完成,逾期不再提供课程供给。

  鉴于课程开设充足,本次公共选修课在新、老系统中均实行“即选即中,先到先得”的选课模式。选课时请注意避免本人所选各门课程的时间冲突问题。

  四、公共选修课的选课方法

  通过个人账号登陆新版研究生系统。

  路径:培养→我的课程→课程搜索(页面中部蓝色按钮)→选课。

  注意:搜索时课程性质须选“公共选修课”,且开课学院须选“研究生处”,本学期公共选修课全部在“研究生处”项下。

  五、其他课程修读要求

  (一)留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上课情况直接查看“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硕博留学生公共必修课表”。

  (二)老生若有课程未修读完毕,须在本学期完成。进入毕业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不再安排拟毕业生选课,届时仍有课程未修读完毕者,按延长学习期处理。

  (三)新版研究生系统尚在建设过程之中,若有问题,请联系研究生处。课程问题咨询87164859,技术或账号问题咨询87164704。

                                                                                                                     研究生处

                                                                                                                   2019年2月24日

备注:课程按开课时间排序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师 2019年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名额 课时
1 摄影艺术工作坊 Martin Dörbaum 3月4-29日的周一三五13:30-16:30 南山1B-404 20 48
2 魏晋南北朝文化 王宏理 3月5、7、12、14、19、21日,4月2、4日18:00-21:00 南山1B-303 100 32
3 美术馆摄影部与摄影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高初 3月6、13、20、27日,4月3、10、17、24日周三13:30-16:30 南山1C-506 40 32
4 现代艺术专题:马奈研究 沈语冰 3月8-10、22-24日13:30-16:30 南山1C-505 100 24
5 现代戏剧经典导读 胡志毅 已改为3月15、18、22、25、29日18:00-21:00 南山1B-313 45 20
6 新疆佛教艺术 赵莉 3月20-22、25-28日18:00-21:00 南山1C-505 100 28
7 食品和品牌创新设计 Dolly Daou 3月25日-4月4日13:30-17:00 南山1B-404 30 50
8 建筑文化遗产从“保护”到创新 Dirk Dorsemagen 3月25日-4月12日的周一至周五13:30-17:00(不含4月5日) 南山1B-401 15 65
9 西方艺术史原典研读 杨思梁、孔令伟 3月25、29日,4月1、8、12、15、19、22、26、29日8:30-11:30 南山1B-313 40 40
10 日本书道史六讲 韩天雍 4月1、3、8-11日18:00-21:00 南山1C-505 100 24
11 西方文化理论导读 Andrew Bamford 已改为4月11日-6月6日的每周四13:30-16:30 南山1B-313 30 36
12 先秦学术概论 王霖 4月8-12、15-18日18:00-21:00 南山1B-303 80 36
13 目录学 陈正宏 4月12日18:30-21:00,4月13、14日13:30-15:45,4月19日18:30-21:00,4月20、21日13:30-15:45 南山1C-505 30 18
14 建筑文化遗产与城市微更新

Ursula Hüffer

已改为4月15-5月5日的周一至周五13:30-17:00(不含5月1-4日,含4月28日) 南山1B-401 15 65
15 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 吴杉 已改为4月18、25、28日,5月9、16、23、30日,6月6日13:30-16:30 南山1B-404 15 32
16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散论 郑巨欣 4月19、22-25日18:00-21:00 南山1B-303 100 20
17 玄学与生命美学 吴明 已改为4月28-30日、5月5-9日18:00-21:00 南山1B-303 100 32
18 艺术哲学 孙善春 已改为4月29、30日、5月6、7、9-12日18:00-21:00 南山1C-505 100 32
19 德国当代艺术哲学 孙周兴 已改为5月14-17、30、31日18:00-21:00,6月1、2日14:00-17:00 南山1C-505 100 32
20 技术和社会 赵千帆 5月23-25、30、31日,6月1日18:00-21:00 南山1B-313 40 24
21 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凌利中 5月2413:30-16:30、18:00-21:00,5月259:00-12:00、13:30-16:30,5269:00-12:00 南山1B-303 80 20
22 《说文解字》导读 张如元 5月27日-6月2日18:00-21:00 南山1B-303 60 28
23 关于中国画及其观众 洪再新 因故取消 南山3-405 140 32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摄影艺术工作坊

  任课教师:Martin Dorbaum(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In these four weeks, various visual strategies in form and content will be developed within photography ar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these strategies? Therefore I will hold a couple of lectures covering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starting with the very first beginning in 1826 an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from a mere reproduction of reality to an autonomous art form that stands equal on the same level with painting and sculpture.

  本课程为期4周,将对摄影艺术的各种视觉创作手法和内容进行介绍。自1826年开始,摄影从一种单纯的复制现实影像的技术手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并行的、独立的艺术门类。Jeff Wall, Andreas Gurksy, Cindy Sherman, Martin Parr, Wolfgang Tillmanns, Michael Wesely,我也将介绍这些著名的摄影艺术家。课程中将包括讲座和实践创作,并有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将在课程期间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摄影艺术?我能拍摄哪些对象?我该怎样拍摄?我怎样展示一件摄影作品?课程结束时,将举行一个小型的作品展示。

  2、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文化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此期是世上最黑暗的乱世,王室相残、社会矛盾达到顶峰,也是文化灿烂的时代。

  儒家神学(谶纬)与河图洛书的真相探寻。

  如何认识作为历史人物与艺术形象的曹操与建安风骨。

  正始名士与魏晋风度及《世说新语》反映的时代审美理想。

  佛教传入、道教产生与玄学的影响。

  石窟艺术与书体书风的变革。

  王谢世家的兴衰及对文化的影响。

  陶渊明与六朝文学的关系。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的金石学价值。 

  南北朝民歌与志怪、志人小说的文学贡献。

  3、课程名称:美术馆摄影部与摄影博物馆的建立与运营

  任课教师:高初(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课程简介:这是一门讨论课(seminar)。 导师将和同学一起工作,邀请国内外的同行参与进课堂并保持通信,共同探讨“如何在中国的美术馆建立摄影部和摄影博物馆。应该以什么样的学术视野和实务操作,建立摄影馆藏,开展摄影研究,举办摄影展览,增进摄影出版”。 本门课程的文献阅读很多,工作强度极大,请同学们谨慎选择并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同时,本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有英语授课和英文文献阅读要求。 在学术研究与写作之外,也在课堂上要求培养实务工作的能力,期待学员能够有能力参与到展览策划、展项清单、藏品管理、空间设计、展览执行、媒体推广、公共教育、学术研讨、出版与场刊的各项工作中。 参与授课的教师(包含远程授课)也包括:P.B.Boym(原挪威国家美术馆馆长),蔡萌(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晋永权(《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主编),陈卫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所),荣荣(三影堂艺术中心、阿尔勒摄影季创办人),顾伊(多伦多大学),Claire Roberts(墨尔本大学),Christopher Phillips(ICP)等。

  与这门课程相关的背景是,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摄影文献(Social Archive of Chinese Photography)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始了围绕着中国摄影史、中国影像史、中国革命的视觉档案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并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最有声誉的摄影理论与史论的学术研究所与教学机构,活跃在文献汇集、学术生产和展览实践的最前沿。自2011年起,Photography in China和Photographs: China and World这两个研究计划,不但连接着世界范围内的摄影史学者和机构,而且打通了艺术家、美术馆界和出版界,每年完成着近十种展览和出版物。通过文献的抢救性的整理、档案的研究、策展实践与教学互动,逐步形成了一套致力于图像档案与知识生产的社会性的工作机制,并搭建起国内与国际、院校与机构、以及美术馆、出版界的通力合作的工作网络和长期计划,摄影文献和图像档案的整理(档案界)、研究(学术界)、展览(美术馆界)、出版(出版界)汇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2019年初,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有摄影部的美术馆,并通过定期通讯和年度论坛,和国内外的美术馆及研究机构协同讨论,如何在中国美术馆的语境下构架并推进摄影部的发展。

  4、课程名称:现代艺术专题:马奈研究

  任课教师: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课程简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题研究课程,使他们了解关于现代艺术的研究,欧美已经达到了何种发达的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扭转我国艺术史教学常常停留在通史层面上的格局,使我国的外国艺术史研究达到专题研究的水准。本课程不需要前置课程,向全校各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本课程要求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并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与课程相关的、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课程共分为六讲(24课时):

  一、《在花园温室里》:一张画的六种解读方法

  二、家庭罗曼史:《草地上的午餐》及其他

  三、巴黎的恶之花:《奥林匹亚》研究

  四、亲密的艺术:马奈与莫里索

  五、摄影与现代视觉机制:印象派的诞生

  六、鲜花与女性:马奈最后的作品

  阅读文献:

  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二章

  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二章

  沈语冰:《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五章与第六章。

  5、课程名称:现代戏剧经典导读

  任课教师:胡志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导读中西方戏剧经典,概述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历史,揭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流变,阐释经典剧作家的经典剧作,其中包括易卜生《玩偶之家》《群鬼》《海上夫人》《海达.高布勒》;契诃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奥尼尔《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琼斯皇》《进入黑夜漫长的旅行》、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老舍《龙须沟》《茶馆》。介绍这些经典剧作家的生平、创作这些经典的背景、阐释这些经典的涵义。要求研究生在上课前阅读这些经典剧作,通过适当放映这些经典的录像,采用神话原型的方法,结合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戏剧理论,进行文本细读、舞台导、表演艺术的阐释。

  6、课程名称:新疆佛教艺术

  任课教师:赵莉(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员)

  课程简介:佛教源于印度,大约于公元前后传入新疆。佛教在新疆得到全面发展,形成有特色的“西域佛教”。佛教传入中原是以“西域佛教”为中介的。西域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主讲新疆各地佛教传入、发展及繁盛概况及佛教艺术概览。

  本课程分为七讲:第一讲“于阗佛教艺术”;

  第二讲“疏勒与鄯善佛教艺术”;

  第三讲“龟兹佛教艺术”;

  第四讲“龟兹与焉耆佛教艺术;

  第五讲“高昌佛教艺术”;

  第六讲“高昌与伊吾佛教艺术”;

  第七讲“海外新疆文物调查及壁画复原”。

  7、课程名称:食品和品牌创新设计

  任课教师:Dolly Daou(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尽管有许多传统的饮食文化,但是现在的互联网一代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变得更加独立,有时甚至沉迷于一些非健康食品。中国人本就推崇食疗,认为饮食要有助于身体健康平衡。因此,如何为互联网一代提供菜式,即适应这些新一代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又能帮助他们吃得更健康是食品设计课程所要探讨的问题。

  8、课程名称:建筑文化遗产从“保护”到创新

  任课教师:Dirk Dorsemagen(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理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脉络

  研究建筑文化的创新性转化

  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改造可适性

  不同层面公共政策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学习欧洲及西方建筑史及其文化历史背景的基础知识。

  大概了解其发展及全球不同角度的建筑文物保护。

  了解建筑文物保护是社会性/国家性的任务。

  学习历史和当代建筑材料及其特性。

  了解建筑史的基本结构概况

  学习对比历史和现代建筑材料

  具备了解经济可行性措施的基本原则概况的能力。

  究当下重要的课题和建筑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具体建筑,分析专业支和社会公共意见之间的关系

  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图解、书面及口头解决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示

  9、课程名称:西方艺术史原典研读

  任课教师:杨思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客座教授)、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讨论哈斯克尔论述图像与历史的关系,探讨视觉图像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视觉图像对现实生活,对人们的观念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英文,具有阅读英文文献的基本能力,并根据原典对前述著作的中文译本进行校勘。对艺术史学史中的重要学案,要求学生能求其原委,以学派、学者、学术著作为核心,撰写专业的学术论文,并养成整理学术档案的研究习惯。

  10、课程名称:日本书道史六讲

  任课教师:韩天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

  课程简介:1、佛教的传入与书道(日本金石)

  2、奈良时代的书道(佛教写经)

  3、平安时代的书道(三笔三迹)

  4、镰仓、室町时代(禅宗墨迹)

  5、江户时代的书道(假名书法)

  6、明治以降书道(杨守敬与六朝碑学派书风)

  11、课程名称:西方文化理论导读(Western Cultural Theory)

  任课教师:Andrew Bamford(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博士)

  课程简介:The course will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key ideas and arguments of a diverse range of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al theorists and their interventions into a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 though not limited to- the environment, geo/bio politics, gender and sexuality, technology, aesthetics/taste, modernity, ideology, and social space.

  Each class will consist of a lecture, supplemented with a range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and open class discussion. Using theories from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interventions with their own artistic/design practices and/or academic/intellectual interests.

  英语授课。

  12、课程名称:先秦学术概论

  任课教师:王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第一章:总论

  1、引言:先秦学术与中国文化

  2、先秦学术的生成环境

  (1)中国学术的分期

  (2)先秦学术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百家之学的兴起

  1、官学的坠废与私学的产生

  2、六家要指与九流之说

  第三章 诸子思想与现存典籍

  1、儒家

  2、道家

  3、墨家

  4、法家

  5、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杂家

  附论:研究先秦学术的方法与意义

  13、课程名称:目录学

  任课教师: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第一讲 目录学的界定与功用

  第二讲 古典目录学简史

  第三讲 古典目录学中的四部分类法

  第四讲 怎样查检古籍目录

  第五讲 怎样编纂古籍目录

  第六讲 怎样编制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14、课程名称:建筑文化遗产与城市微更新

  任课教师:Ursula Hüffer(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分析相似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街区关系

  建筑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与城市的“根”

  城市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

  建筑遗产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性与社会性的互动关系

  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图解、书面及口头解决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示

  15、课程名称: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

  任课教师:吴杉(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当代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文化的源头是绘画艺术,它从最基本的手绘开始,奠定了人类对审美需求的朴素手段,也建立起一个如何表达所见现实世界的再现能力。从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扩展到现当代的独立审美功能的创造性手段,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它成为我们个体艺术家的核心创作手段和记录思想的手绘媒介。这门课程是以创作教学为核心,具有多元互动的试验模式,课程的基本属性是继承欧美西方院校的当代艺术教学的学术框架,此外课程也秉承开放的态度对待亚洲文化、和古典艺术。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的不可预料性的各种文化生态,期待能建立一种规范和有效的学术氛围,提供当下最广泛及本质的艺术咨询与讯息,通过一对一的课程教学互动,激发出每一个同学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独立个性的绘画表现力。希望这门课程,能帮助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完善自己的审美认知,并对长远的创作发展,给予最本质的学术框架支持。课程以绘画工作室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穿插幻灯讲座教,并随时安排参观艺术展览,还将不定期聘请欧美访问艺术家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认识国际当代艺术理念。每周将对课程进行总结,两周课程的间隙,安排小型教室作品展示。课程考核,以考勤、课堂教学、作品(作品数量和品质)三部分综合评定。

  面向实践类艺术学生(谢绝史论专业,管理专业,设计科目),面向油画、版画、壁画,漆画等专业(关键词:当代艺术、绘画、及装置)。

  16、课程名称: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散论

  任课教师:郑巨欣(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其内容丰富多样。本课程将以此宏大命题为背景,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世界遗产概括、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要点,内容涉及中西绘画、文字考古、民俗信仰、传统手工艺、包豪斯遗产等专题。目的是让大家在增进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同时,获得一些与研究学习相关的方法。

  17、课程名称:玄学与生命美学

  任课教师:吴明(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一、從哲學之中心問題看中西繪畫之精神特質

  二、從「精神」到「風神」與「傳神」

  三、精神與存在與活動

  四、存在與存在的發現――「光」與「存在之光」

  五、「才――性」與「形――神」

  六、風景與人格世界

  七、人文之道與自然之道

  八、存在之幾與意義之幾

  九、逃避言說與藝術的誕生

  十、人物美、自然美與藝術美

  十一、超越與還原――生命的美學

  十二、精神存在之生態系統與超系統

  十三、玄學的三重存在世界與審美原則

  十四、「形――神」與寫實繪畫之生態意義

  十五、繪畫生態與美感生態

  十六、反虛入渾、氣韻生動與意境表現主義

  十七、骨法用筆與中國書畫之美學特質

  十八、結論:意義與存在

  18、课程名称: 艺术哲学

  任课教师: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哲学与艺术的合流,或者说哲学与艺术在近来来呈现出来的新的复杂关系引人注目;这一点,也渐已成为专业艺术机构的研究问题。而在中国语境中,“哲学” 是西方之物,“艺术”则无论东西都具有着久远丰富的含义;二者的关系,则并未因“艺术哲学”二语的频繁未加反思的日常连用而日渐清晰。有鉴于此,本课程特别针对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位置与教学状况,意从传统专业的哲学专业角度出发梳理学术史意义上的“哲学史”中的艺术思考,从学院“艺术史”的角度加以回顾,以期形成美院系统以内的思考碰撞,引发同学的关注与反思。课程的最初也是最终目标正在于思考以下问题:除了学院研究意义上的研究,作为当下的艺术史学习者乃至学院艺术从业者实践者,我们如何建设一种与历史处于有力关系中的“艺术哲学”?希望这种可能性及其追问,能为我校各系科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同学贡献一种智性与行动的乐趣与许诺。

  课程大纲:

  一 哲学与思想:从古希腊开始

  二 艺术之为观念与实践:中西之间

  三 美学作为问题:学院与大众

  四 哲学家与艺术:柏拉图之后

  五 现象学与艺术:一个学院背景中的个案

  六 艺术哲学 是什么,或如何可能?

  19、课程名称:德国当代艺术哲学

  任课教师:孙周兴(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艺术与哲学之关系为主轴,以德国现代-当代艺术和哲学中的六位大师为重点,清理自瓦格纳以来德国艺术及艺术思想传统。这个思想传统在艺术界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是欧洲现代思想(包括艺术哲学的主流),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史、哲学史以及当代艺术现象都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主要计划:

  第一讲:为什么艺术需要理论?

  第二讲:瓦格纳:艺术与革命

  第三讲:尼采:艺术与生命

  第四讲:海德格尔:艺术的真理性

  第五讲:阿多诺:否定的美学

  第六讲:博伊斯:作为社会雕塑的艺术

  第七讲:基弗:当代艺术神话

  第八讲:技术时代艺术何为?

  参考书:

  1、尼采:《悲剧的诞生》,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2、尼采:《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3、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4、海德格尔:《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孙周兴编译,中国美院出版社。

  5、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6、博伊斯:《什么是艺术?》,哈兰编,韩子仲译,商务印书馆。

  7、基弗:《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梅宁、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9、孙周兴:《以创造抵御平庸》,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增补本,商务印书馆。

  20、课程名称:技术和社会

  任课教师:赵千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结合20世纪以来德国思想界对技术问题的讨论,涉及施本格勒、海德格尔、盖伦、约拿斯和法兰克福学派及其周边成员的理论。共分六讲,每一讲均围绕德语思想家之间的论争来引发关于技术与生命和社会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技术和机构的关系以及技术伦理等问题的思考。

  21、课程名称: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任课教师: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判优劣、辨真伪、明是非,为从事古书画欣赏与研究的首务。它不仅是建构美术史的基础,更是契合了艺术史的研究需要回归艺术审美这一出发点。本课程以时代为背景,从视觉感观出发,针对画史中若干名家、名作,从存疑到鉴考,介绍如何利用主要依据、辅助依据等针对性鉴定手法,将真相予以揭示。从而加深理解书画鉴定在建构更完整、更丰富的美术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纲目如下——

  第一讲导论:古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第二讲:宋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三讲:元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四讲:明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五讲:清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22、课程名称:《说文解字》导读

  任课教师:张如元(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说文解字》收录保存了一万多个以小篆为主的古文字,不仅从文字的造型力求文字的本义,还论述了造字方法与文字结构类型、系统,文字的起源及其本质、发展、及俗字、奇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等问题。它既是汉字的文字学开山之作,汉字训诂学经典,更是了解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如果没有《说文》,人们就很难解读青铜器铭文、战国时代的古文和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也很难读懂后来用今文抄写和刻版的十三经和先秦两汉诸子百家。

  《说文》问世近二千年,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专门之学,世称“许学”或“说文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成果迭出,著作如林。本人具有主编《汉字形音义演变大字典》和编写《汉语大词典》的工作经历,又有讲授该课程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尚能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讲解《说文》,让学员正确掌握、运用《说文》及古文字研究新成果,为学习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提供必要的知识。

    23、课程名称:关于中国画及其观众

  任课教师: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文本(作品)与审美(观众)的互动,是接受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艺术的自律与他律这对艺术史研究的基本范畴相辅相成。自从新艺术史学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以后,已经转为非常具体的社会史关照面向,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国画及其观众就是其中一个热门话题,最新如英国学者柯律格的《中国画及其观众》和台湾学者石守谦的《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及其观众的历史》两部专著,引起学界的积极反响。

  对此,主讲人结合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就艺术的自律与他律这对范畴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多视角的审视。讲座分八个专题,从接受美学开始,回顾艺术社会史方法在世界艺术史学上具体应用,包括1982年艾尔索普的“收藏的艺术”专题和高居翰《画家生涯》等内容,并集中在中国画及其观众的专题,特别是该专题在近现代的发展,特别是在黄宾虹研究专题中,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分析,以揭示中国艺术,特别是黄宾虹的世界意义。

  课程以百分制评分,由读书报告和研究项目两部分,比例分别为40%和60%。

  参考书目:

  【美】 Joseph Alsop The Rare Art Traditions: The History of Art Collecting and Its Linked Phenomena Wherever These Have Appeare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Bollingen and Harper and Row, 1982,

  【英】贡布里希,“艺术收藏的艺术”——评Joseph Alsop, The Rare Art Traditions: The History of Art Collecting and Its Linked Phenomena Wherever These Have Appeared.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DECEMBER 2, 1982 ISSUE

  【联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勃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金元浦、周宁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年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 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杨贤宗,邓伟权,马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洪再新,“以国画的名义——潘天寿与大众媒体”,《台大艺术史研究集刊》42期,2017年,283-356页。

  【英】柯律格,《蕴秀之域:中国明代园林文化》,孔涛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英】柯律格(Craig Clunas),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中国画及其观众》),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Haworth, D,Book Review,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Choice, Aug 2017, Vol.54 (12), p.1801

  Hu, Jun,Book Review,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018, Vol.77(3), pp.773-775

  Jonathan Hay, Book Review,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Common Knowledge, Volume 24, Issue 3, August 2018,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444-445

  Jennifer Purtle, Looking at Viewers: Spectatorship, Chinese Painting, and Art History, Book Review,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Art History, Vol.41(5), 2018, pp.988-992.

  石守谦,《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台北: 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石守谦,《山水之史——由画家与观众互动角度考察中国山水画至13世纪的发展》,收入《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0年,第379-475页。

  Shih Shou-Chien,“Beyo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streams and mountain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the tenth to the mid-eleventh century”, 收入 Jerome Silbergeld, edited. Bridges to heaven: essays on East Asian art in honor of professor Wen C. Fong,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 pp. 579-604. 由于篇幅关系,英文版集中在10至11世纪中期的讨论,包括中文本前五节的内容。

  洪再新,“山水画风格史的纠结与化解——石守谦《山鸣谷应: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读后”,《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20:365-390.

  编辑: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