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表、课程简介
各位硕博同学:
本学期研究生处开设28门公共选修课,网上选课时间为2018年9月2日9:00至9月5日16:00,全院硕博每人每学期限选2门。同学们选课前务必参考下文所附课程简介、限选对象等信息。为确保课程资源有效利用,务必慎重选课,遵守课堂要求。选课结束后,学有余力者可致电研究生处选修名额未满的课程。
1.2018级硕博研究生的选课网址:http://grsinfo.caa.edu.cn。
在读期间选修不少于4门即可,于毕业前一年修完。
2.在读老生的选课网址:http://yjsy.caa.edu.cn。
老生选修课要求2门人文选修与2门专业选修课即可,仅理论类硕士要求4门人文选修与2门专业选修。于毕业前一年修完。
研究生处
备注:课程按开课时间排序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教师 | 课时 | 时间 | 地点 | 名额 | 备注 |
1 |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 | 沈语冰 | 24 | 9月7-9、15-17日8:30-11:30 | 南山1C-504 | 100 | |
2 | 日本书道史六讲 | 韩天雍 | 24 | 9月7、10-14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100 | |
3 | 中国思想史专题 | 金观涛 | 24 | 9月9日、11月10、25日,12月1日14:00-17:00 | 南山学术报告厅 | 200 | 跨二学期上 |
4 | 中国佛教美术 | 张总 | 28 | 9月15-21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100 | |
5 | 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 黄河清 | 24 | 9月19-21、25-27日18:00-21:00 | 南山学术报告厅 | 200 | |
6 | 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 凌利中 | 20 | 9月28日18:00-21:00,9月29、30日8:30-11:30、18:00-21:00 | 南山1B-303 | 80 | |
7 | 交互设计与中国文化活化 | Roshan Karki | 160 | 10月10日-12月13日周三、四全天,8:30-12:00、13:00-17:00 | 象山11-311 | 20 | 双语授课 |
8 | 西方文化理论导读 | Andrew Bamford | 40 | 10月29日-12月31日周一13:30-16:30 | 南山1B-301 | 30 | 英语授课 |
9 | 中国美感研究:以经典为中心的探讨 | 胡晓明 | 32 | 10月29、30日,11月1、2、5、6、8、9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80 | |
10 | 西方艺术史原典研读 | 杨思梁、孔令伟 | 40 | 10月29日,11月5、12、19、26日,12月3、5、10、12、17日8:30-11:30 | 南山1C-506 | 40 | 应具有英文阅读能力 |
11 | 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 | Klaus Lehnert | 100 | 10月29日—11月23日周一至五13:00-17:00 | 南山1B-401 | 10 | 英语授课 |
12 | 中国的图像艺术 | 叶丹 | 24 | 10月30日,11月6、13、20、27日,12月4日周二13:00-16:00 | 象山2-205 | 50 | 仅限外国留学生选修 |
13 | 《说文解字》导读 | 张如元 | 28 | 10月30日,11月1-6日18:00-21:00 | 改至南山1C-505 | 60 | 自备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 |
14 | 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 | 张坚 | 24 | 10月31日,11月7、14、21、28日,12月5日周三18:00-21:00 | 南山1C-506 | 40 | 具备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和听说能力 |
15 | 消极美学 | 梁超 | 32 | 10月31日,11月7、14、21、28日,12月5、12、19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80 | |
16 | 中国影像艺术:历史、策展、研究 | 董冰峰 | 20 | 11月11-15日18:00-21:00 | 改至南山1C-505 | 50 | |
17 | 中国画论专题 | 毛建波 | 32 | 11月12、13、15、16、19、20、22、23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100 | |
18 | 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 | 吴杉 | 32 | 11月16、19、26、30日,12月3、7、10、14日13:30-16:30 | 南山1B-405 | 15 | 仅限纯艺类,首节课须带自己的作品 |
19 | “文人画”研究专题 | 孙善春 | 28 | 11月26、27、29日,12月3、4、10、11日18:00-21:00 | 改至南山1C-505 | 100 | |
20 | 古代汉语 | 王宏理 | 48 | 11月26、27、29日,12月3、4、10、11、27日,2019年1月2、3、7、9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80 | |
21 | 文化史专题 | 连冕 | 36 | 12月3、5、7、10、12、14、17、19、21日18:00-21:00 | 南山3-405 | 60 | |
22 | 文艺心理学 | 夏中义 | 32 | 12月6-9、13-16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100 | |
23 | 潘天寿与20世纪中国绘画 | 陈永怡 | 32 | 12月6-9、13-16日18:00-21:00 | 改至南山1C-505 | 100 | |
24 | 东方古典文化专题 | 朱文信 | 24 | 12月11、12、14、18、19、21日13:00-16:00(周二三五) | 象山2-305 | 70 | 仅限外国留学生选修 |
25 | 康德美学之哲学省察 | 吴明 | 32 | 12月17、18、20-22、26-28日18:00-21:00 | 南山1B-303 | 100 | |
26 | 版本学 | 陈正宏 | 18 | 12月21-23、28-30日13:30-16:30(周五六日) | 南山1B-303 | 20 | |
27 | 17至19世纪中国西部的旅行 | 万木春 | 20 | 12月26、27日,2019年1月2-4日13:00-16:00 | 象山2-306 | 100 | |
28 | 现当代艺术理论 | 陈岸瑛 | 20 | 改为2019年1月6、7日8:30-11:30、13:30-16:30,1月8日8:30-11:30 | 改至南山1B-306 | 60 |
1、课程名称: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
任课教师:沈语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课程围绕着图像与意义问题展开,分6个专题。主要内容有:
第一讲 导论:20世纪英美艺术史论的主要方法
第二讲 罗杰·弗莱与形式主义
第三讲 施坦伯格的现代图像学
第四讲 夏皮罗与精神分析
第五讲 TJ克拉克的艺术社会史
第六讲 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
2、课程名称:日本书道史六讲
任课教师:韩天雍(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
课程简介:1、佛教的传入与书道(日本金石)
2、奈良时代的书道(佛教写经)
3、平安时代的书道(三笔三迹)
4、镰仓、室町时代(禅宗墨迹)
5、江户时代的书道(假名书法)
6、明治以降书道(杨守敬与六朝碑学派书风)
3、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专题
任课教师:金观涛(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现有的中国思想史课程和教科书有两个缺点,一是缺乏中西(中国和印度、中国和日本等)比较的视野,二是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现代思想割断。本课程以剖析中国传统思想为中心,大辐度展开中国和西方、印度以及东亚比较研究,刻划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起源。本课程将思想变迁和社会变迁熔为一体,在讲述中国思想史时同时介绍和评价相应西方理论,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本课程大约分7次讲完,第一学期前四次从轴心文明讲起,讨论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融合佛教,产生宋明理学。第二学期三次主要内容是:通过中国、日本、韩国儒学比较以勾划东亚近代思想如何在反思宋明理学中产生。
4、课程名称:中国佛教美术
任课教师:张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简介:1.佛教美术基本
2.宗教美术形态与传播
3.石刻佛经概貌
4.青州与邺城(北朝造像)
5.观音经像(高王经水月观音)
6.地藏经像(十王经典图像)
7.风格、样式及佛教图像学
5、课程名称:西方现当代艺术概论
任课教师:黄河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6次讲。
前2讲,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概论河清两本著作:《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
《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3讲:言不必称希腊——西方历史造假
第4讲:全球化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第5讲:应当绞死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批判
第6讲:笔墨未必随时代,论雅俗与通变
本课程课训:“学而不思则罔”。鼓励学生听课要有所思,有所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术上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6、课程名称: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任课教师: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判优劣、辨真伪、明是非,为从事古书画欣赏与研究的首务。它不仅是建构美术史的基础,更是契合了艺术史的研究需要回归艺术审美这一出发点。本课程以时代为背景,从视觉感观出发,针对画史中若干名家、名作,从存疑到鉴考,介绍如何利用主要依据、辅助依据等针对性鉴定手法,将真相予以揭示。从而加深理解书画鉴定在建构更完整、更丰富的美术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讲导论:古书画鉴定与美术史
第二讲:宋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三讲:元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四讲:明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第五讲:清代美术史研究与鉴定个案
7、课程名称:交互设计与中国文化活化(Interactive Design and Chinese Culture)
任课教师:Roshan Karki 助教:翁林伟、郭昊乐、冯佳
课程简介:Arduino senses the environment by receiving inputs from add-on devices such as sensors, and can control the world around it by adjusting lights, motors, and other actuators. In this clas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and when to us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nsors and how to connect them to the Arduino. Since the external world uses continuous or analog signals and the hardware is digital you will learn how these signals are converted back-and-forth and how this must be considered as you program your device. We will focus how to use arduino to do some design about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Arduino通过接收来自附加设备(如传感器)的输入来感知环境,并可通过调节灯,电机和其他执行器来控制周围的世界。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何时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及如何将它们连接到Arduino。由于外部世界使用连续或模拟信号而硬件是数字信号,因此学生将了解这些信号是如何反复转换的,以及在编程设备时必须如何考虑这些信号。 我们将专注于如何使用arduino做一些关于与中国文化传扬相结合的设计。
Phase1:introduce the topic of workshop
Phase2:learn arduino
Phase3: conception design
阶段1: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
阶段2:arduino 相关知识学习
阶段3:概念设计
week1: Course introduction
week2:1. Arduino: Introduction to Open Source
2. Arduino UNO
week3:3. Microcontroller: Heart of Arduino
4. Programming: It’s Practical Time
week4:5. Breadboard
6. LED
week5:7. Serial Monitor
8. Sensors: Starting IR
week6:9. Creating Robot: Running Motors
10. ADC
week7-8:design part
第1周:课程介绍
第2周:1. Arduino:开源简介
2. Arduino UNO
第3周:3. 微控制器:Arduino的心脏
4. 编程:实用时间
第4周:5. 面包板
6. LED
第5周:7. 串行监视器
8. 传感器:启动IR
第6周:9. 创建机器人:运行电机、ADC
第7、8周:10. 设计部分
8、课程名称:西方文化理论导读(Western Cultural Theory)
任课教师:Andrew Bamford(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博士)
课程简介:The course will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key ideas and arguments of a diverse range of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al theorists and their interventions into a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 though not limited to- the environment, geo/bio politics, gender and sexuality, technology, aesthetics/taste, modernity, ideology, and social space.
Each class will consist of a lecture, supplemented with a range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and open class discussion. Using theories from the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interventions with their own artistic/design practices and/or academic/intellectual interests.
英语授课。
9、课程名称:中国美感研究:以经典为中心的探讨
任课教师: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课程简介:一、宗旨
“美感”在传统中国,被理解为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生活智慧所开显的美好生活体验。以往的研究,过多视为一种美学理论与观念系统,有过于西化、切割孤立、形而上与知识化之弊。这里力图从思维方式、时代风尚、人物意态、诗歌境界、水乡风物五个方面,以“美好生活体验”为中心,从诗论、画论、文论结合经史诸子及历代诗文作品中,探索古代中国人在整体的生活美学,即修行意境、生命召唤、风土体验、时间省悟、物候感应、器物品赏、人文风流等方面极为丰富多样的经验与智慧,尤其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现代社会已经丢失的经验,譬如唐诗中所表现的古人与草木虫鱼山川日月的交往经验,伤春悲秋、微物关情、从自然汲取生机、乐天爱物、同情共感、宇宙意识等思维方式与生命诗情,以及六朝人又玄远又深情的人物意境与生命风姿、宋代人在人文创造活动与人文智慧作品中细省精深韵味、理想情怀等,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失。本课题不仅重新发明,重新解读,更力图由经验上升为现代论述,从生活方式的角度,重新激活古代美的文明,根据现代人的需求与缺失,重建其价值系统与美感特质,真正使现代人有所受用。
本次重点解读儒道经典、唐宋诗歌、与江南美感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主要章节
(一)、儒道智慧
(二)、唐宋美典
(三)、江南诗学
三、参考书目: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万川之月:中国诗的心灵境界》三联书店(1993)北京大学(20213
《诗与文化心灵》中华书局(2006)
《江南诗学:中国文化意象之“江南”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唐宋诗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文化江南札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文选讲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四、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10%)
课外作业(30%)
课程笔试(60%)
10、课程名称:西方艺术史原典研读
任课教师:杨思梁(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客座教授)、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将研读哈斯克尔、贡布里希、夏皮罗等西方学者对艺术风格的论述,并结合实例解释他们的观点。课文将以英文原著为主,辅以中文翻译。要求选修者具有英文阅读能力。
11、课程名称: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
任课教师:Klaus Lehnert(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本次国际工作坊的课程重点在于重建和保护历史悠久的城市工业遗产地与工业建筑遗产。课程期间所进行的公开讲座将介绍城市工业建筑遗产地和工业建筑重建和再利用的当代前沿保护概念与诸多实践案例。
历史工业建筑遗产的类型学将展示工业遗产再利用和保护的不同可能性。课程将从如下角度讨论工业遗产再利用和重建主题:建筑和城市规划,遗产保护,功能使用,建筑结构与技术,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审视工业遗产可持续再利用所面临挑战、机遇与风险的多元视角,并将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保护纪念碑本身)。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展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复杂性。
为期四周的课程由主要两部分构成:柏林工业遗产地及其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分析,以及工业遗产和遗产地发展更新利用理论。其目的在于糅合“硬性要素”和“软性要素” 以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完整概念。其中“硬性要素“包括功能、技术、经济和生态方面,“软性要素”则涉及历史意义或历史环境等方面。除此之外,课程还将介绍工业遗产地与工业遗产的利用和最终规划概念的发展过程。最后,课程结果将以图形可视化的形式呈现。
工业结构作为文化、社会以及社会技术发展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程的出发点。目的在于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机遇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与结果:根据不同项目提出不同图解、书面及口头解决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示。
The focus of the course lies on the re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inner-city industrial areas and factory buildings. The course is split in a theoretical and a practical part.
In accompanying lectures the students will get an overview of contemporary concepts and examples of redevelopment and reuse of inner city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
A typology of historical factory building shows the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of reuse and conversion.
Exemplary themes of reuse and redevelopment will be selected as follows: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planning aspects, aspects of monument protection, functional aspects, constructive and technical aspects, economical aspects, social aspects and ecological aspects.
In a practical part the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concept for adaptive reuse for an existing historical factor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emes.
The course gives the students an insight in the chances and risks of adaptive reuse oft industrial buildings (not only protected monum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Another aim is to show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planning processes.
Within the four weeks the students will first analyze a site and building of an inner-city historical factory in Berlin and then develop alternative uses for the site and the building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art of the course.
Aim is, to synthesize the “hard facts” like functional, technical, econom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and the “soft facts” lik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r atmospherically aspects, to an overall concept.
Next steps are the development of a utilization concept and finally a master-plan for the site and building. As a last point the results of the workshop will be presented in a graphic visualizatio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as records for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course. Aim is to gi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for the chances of the reuse of (historical) industrial buildings as part of a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Grading and Result
Finding the diverse solution according diffident ca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final presentation within group discuss.
12、课程名称:中国的图像艺术(The Image Art of China)仅限外国留学生选修
任课教师:叶丹(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
课程简介:第一讲 导论:图像及其知识;
第二讲 城市
第三讲 天文
第四讲 动物
第五讲 植物
最后一次课程拟以当堂作业或者考试的方式结束。
课程简介:拟从中国艺术所能提供的大量图像中撷选出相关内容的主体,并且以此为基础,与西方艺术中的相关主题做类比。东西方艺术具有不可通约的差异,但是也不乏共通呼应之处。课程力求由图像入手,做到深入浅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关于中国艺术与文化独特性的讯息。
Brief introduction
Lecture I: Introduction and other knowledge
Lecture II: City
Lecture III: Astronomy
Lecture IV: Animals
Lecture V: Plants
Last Lecture: Class work or test.
The course will choose subjects of related content based on the numerous images in Chinese art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at in Western art.
There are incommensu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However there is something in comm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both sides. The course will try to deal with it with profundity and an easy-to-understand approach by beginning with images and therefore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as much as possible.
13、课程名称:《说文解字》导读
任课教师:张如元(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
课程简介:《说文解字》收录保存了一万多个以小篆为主的古文字,不仅从文字的造型力求文字的本义,还论述了造字方法与文字结构类型、系统,文字的起源及其本质、发展、及俗字、奇字、异体字、假借字、繁简字等问题。它既是汉字的文字学开山之作,汉字训诂学经典,更是了解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如果没有《说文》,人们就很难解读青铜器铭文、战国时代的古文和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也很难读懂后来用今文抄写和刻版的十三经和先秦两汉诸子百家。
《说文》问世近二千年,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专门之学,世称“许学”或“说文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成果迭出,著作如林。本人具有主编《汉字形音义演变大字典》和编写《汉语大词典》的工作经历,又有讲授该课程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尚能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讲解《说文》,让学员正确掌握、运用《说文》及古文字研究新成果,为学习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提供必要的知识。
14、课程名称: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in the Western Modern Art Historiography)
任课教师:张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选读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艺术史家的代表文本,探讨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的艺术和历史的视野。
Description/Objective
The Seminar will consider the fundamentals of modern art historiography and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of which the focuses will be on three issues: Style and History, Representation and Expressionism. Primary and second readings required will provide participants with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se topics originated.
阅读样本:
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则》、《德国与意大利的形式感》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哥特形式论》
德沃夏克《作为观念史的艺术史》
泽德迈尔《布吕盖尔的“马奇奥”》
奥托.帕赫特《艺术史的实践:方法论的反思》
潘诺夫斯基《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
麦耶.夏皮罗《风格》
Sample Reading List:
Wolfflin, Heinrich,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The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 in Later Art.
The Sense of Form in Art: a Comparative Psychological Study
Worringer, Wilhelm. Abstraction and Empathy. Form in Gothic.
Dvorak, Max. The History of Art as the History of Ideas
Sedlmayr, Hans. “Bruegel’s Macchia” (1934)
Pacht, Otto. The Practice of Art History: Reflections on Method
Panofsky, Erwin, 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
Meyer Schapiro, “Style”, in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Art: Style, Artist, and Society, Selected Papers
课程作业要求:
建议学生选择书目中的英文版进行阅读。课程期间,要求做阅读笔记,并参与课堂讨论;期末,交一篇不少于3500字课程论文,需有完整的引文注释。
Reading Assignment:
Average 20-30 pages of readings in one week are required,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the listed reading materials in English edition.
课程主题:
再现与表现
风格与历史
评分:
期末论文:60%
课堂讨论参与度:40%
Requirement/Grading
Class Participation: 40%
3500-4000 Words Term Paper with Full Citation Notes: 60%
该课程为小型研讨班,参加者应具备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和英语听说能力。
联系方式:课程期间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作业。张坚教授工作邮箱:zhangjian@caa.edu.cn
15、课程名称:消极美学
任课教师:梁超(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1、消极美学品位以及公众社会的美学权力博弈
2、伦理冲突、个体价值体系的建立及其暴力背景
3、自由冲突、社会自由制度对于个体自由额度的审判
4、性别冲突、性伦理及性别政治的文明史
5、层次冲突、与读者诉求的博弈政治及其形而上的追求
6、阴翳
7、荒芜
8、侘寂
16、课程名称:中国影像艺术:历史、策展、研究
任课教师:董冰峰(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课程简介:课程的主旨是从历史(基础文献介绍)、策展(美术馆运营和策展)、研究(核心论文和相关著作) 三个单元部分来探讨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基本研究问题。如题,影像艺术在中文语境中,指代或包括了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 (包括台湾和香港部分)的录像艺术、独立电影、新纪录片、实验电影等多种以动态影像为创作和表现形式的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形式。
17、课程名称:中国画论专题
任课教师: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画论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结合中国画论演变过程,抓住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深入分析。课程以点带面,线面结合,抓重点,抓核心,使学生对中国画论关键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共32课时。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画论的特点、范围,对中国画论通于哲理、深入技艺、要言少索的特点作分析。先秦画论部分对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的美学思想展开分析,着重于他们的理论对中国绘画的长久影响。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主要对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山水序》《叙画》《古画品录》,并对《画山水序》作逐字逐句的释读。隋唐绘画理论着重研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与题画诗的价值及影响。宋元绘画理论主要对欧阳修、苏东坡文人画论、宋代精审的观物观、赵孟頫引书入画、画贵有古意、倪云林逸气说等理论加以阐释,重点介绍、研读《东坡论画》、黄公望《画山水诀》。明清绘画理论偏重分析明清文人画新思潮,对明清数量众多的画论著述加以点评,于董其昌、恽南田、石涛等人的理论加以分析,重点介绍、研读《画禅室随笔》《南田画跋》《石涛画语录》。
参考书目: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于安澜《画论丛刊》
18、课程名称: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
任课教师:吴杉(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当代视觉艺术的创造性文化的源头是绘画艺术,它从最基本的手绘开始,奠定了人类对审美需求的朴素手段,也建立起一个如何表达所见现实世界的再现能力。从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步扩展到现当代的独立审美功能的创造性手段,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它成为我们个体艺术家的核心创作手段和记录思想的手绘媒介。这门课程是以创作教学为核心,具有多元互动的试验模式,课程的基本属性是继承欧美西方院校的当代艺术教学的学术框架,此外课程也秉承开放的态度对待亚洲文化、和古典艺术。面对当今的信息时代的不可预料性的各种文化生态,期待能建立一种规范和有效的学术氛围,提供当下最广泛及本质的艺术咨询与讯息,通过一对一的课程教学互动,激发出每一个同学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独立个性的绘画表现力。希望这门课程,能帮助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完善自己的审美认知,并对长远的创作发展,给予最本质的学术框架支持。课程以绘画工作室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穿插幻灯讲座教,并随时安排参观艺术展览,还将不定期聘请欧美访问艺术家参与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认识国际当代艺术理念。每周将对课程进行总结,两周课程的间隙,安排小型教室作品展示。课程考核,以考勤、课堂教学、作品(作品数量和品质)三部分综合评定。
面向实践类艺术学生(谢绝史论专业,管理专业,设计科目),面向油画、版画、壁画,漆画等专业(关键词:当代艺术、绘画、及装置)。
19、课程名称:“文人画”研究专题
任课教师: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之要旨,是以"文人画"这一主题入手,对中国传统艺术史的这一重要问题做一较为深入的、批判性的梳理与考察,以帮助同学以一种细读式的文本研究态度面对艺术文献,并借以对研究者本身的历史思考提出一种可能的引导或触发。
而更重要的是,研究"文人画"这一问题,必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展开对它的讨论与批判。通过这一专题课程,诸如"艺术"、"文化"、"历史"与"知识分子"等相当重要的人文研究中的问题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审视,并在力求统一的努力中重新思考。
20、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以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古代汉语可理解为过去的小学,大致包括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以及阅读古汉语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通过学习此课程,期望达到基本了解把握汉字的起源、流变及甲金文、篆隶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碑别字等;通过学习古音学、今音学等,提高阅读古诗文和写作近体诗词的基本能力;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1、课程名称:文化史专题
任课教师:连冕(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课程简介:“文化史专题”研究生必修及选修课程应该并非指宽泛意义上的文化纵览,课程所应强调的核心内容,更多是在突出相对“自为”的“经典”体系内,在与西方文化以及东亚文化圈共存的大背景下,所展开的就艺术领域必要知悉的核心文化知识点的“短、平、快”的爬梳与“精、准、狠”的体认。教员在与学员一道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之时,还要突出一种“大艺术、大设计”的胸怀,即明确其是在人类“巧思”指导下的造物和创作行为。鉴于此,课程理论上承担着两项根本任务。广义层面,是用以明确“艺术与设计”作为“大文化”、“大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强调其在由诸多行为合同构筑起的人类文明中所处的独特地位。狭义层面,还须引导学员从零散的“时空点”逐渐走向对“艺术与设计”之哲学和思想主线的了解,并形成初步的跨领域和跨国别,但又更具体而微的“造物与创作”路径。
同时,课程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将更倾向于哲学化、美学化,或思想史化。而在教授模式上,强调学员对于哲学和思想的物质载体的领悟,即明确以学员的独立阅读练习配合课堂宣讲为纲,辅以重点文物单位、考古现场和大型综合博物馆的参访,其最终作业形式则是针对中华文明史中关键器物等的研究文献查找、归纳综述,以及包括形体结构、纹样表现等细节的考古类型的标准器物制图。如此,则对于研究生可做到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与思想史方面的训练,继而与实践联系,更能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化文明的价值。特别是对非理论专业研究生学员,使其能从已有的创作层面的思维惯性,渐次转向抽象的理论维度,同时可以更明确地加深其对于传统“造物文化”的感受,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研究生理论入门训练;而对于理论专业学员,则更可加强其思想和哲学方面的域外“汉学”研究成果的掌握训练,为准备日后的更专门化的文献阅读和迻译、引介做好铺垫。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课程在最终呈现上实际还存在一个内部思路,即所有东、西方“经典”材料均主要参照传统文献学,特别是目录学中“四部”(或“五部”,即增加“丛部”)分类法进行组织,以期通过专题化且纲举目张的作用,深化学员触类旁通、自我研讨的能力,并鞭策学员凭此动态适应的门径与规范,在思辨与实证并重的前提下,掌握史料、分析文献,积极精进、戮力创造。以下,即为课程总纲:
第1讲 文化史及文化史研究发凡
第2讲 东方:“经部”举例
第3讲 东方:“史部”举例
第4讲 东方:“子部”举例
第5讲 东方:“集部”、“丛部”举例
第6讲 远邦:典册之类
第7讲 远邦:史籍之类
第8讲 远邦:私家之类
第9讲 远邦:编撰之类
22、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
任课教师:夏中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从艺术-文化心理角度,系统论述艺术(文学兼及美术)的创造、接受与批评诸现象,且将此现象的有机衔接当作微妙乃至幽邃的心灵流程来观照,来返身体认。所以,这门纯知识学课程,在讲授时将被演示为师生互信、互动的艺术暨人生经验的全方位交流,以至任何对艺术经验的深度解读,最终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自我生命的反思性价值叩问中,找到相对应的根柢。正是因为艺术经验的初始发生根子在心,故该课程对文学创造、接受、批评所说的每一原理,几乎皆可在美术身上寻得诗性对称。
课程教材是《艺术链》,夏中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新版。
23、课程名称:潘天寿与20世纪中国绘画
任课教师:陈永怡(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副馆长)
课程简介:一、潘天寿与中国绘画传统
二、潘天寿与民国画坛
三、潘天寿与中国画教育
四、潘天寿与中国画写生
五、潘天寿绘画中的变体创作
六、潘天寿的绘画史论研究
七、潘天寿与20世纪中国画创新
八、潘天寿作品赏与鉴
24、课程名称:东方古典文化专题(Introduction to Oriental Classical Culture)仅限外国留学生选修
任课教师:朱文信(中国美术学院思想政治与社会科学教学部副教授)
课程简介:当今世界,思想与哲学领域的地方主义式偏狭已被证明是危险的。著名学者A.穆尔(Charles A.Moore)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指出,哲学只有成为全球性的,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它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缔造美好的世界。本课程主要以东方的古典文化,尤其是以东方的轴心文明为代表,分析东方的不二论传统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主义的意义。
第一讲:导论:东西方文化要义
第二讲:东方轴心文化的两种形态:印度与中国
第三讲:印度古典文化的三种代表:奥义书、佛陀与薄伽梵歌
第四讲:中国古典文化的三种代表:道家、儒家与楚辞
第五讲:佛教的中国化与宋明理学
第六讲:中印古典文化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Brief Introduction:
Lecture I: Introduction: Essence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
Lecture II: Two Forms of East axis culture: India and China
Lecture III: Three representatives of Indian Classic Cultures: Upanishads, Buddha and The Bhagavad Gita
Lecture IV: Thre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Classic Cultures:Daoism, Confucianism and Chu Tzu
Lecture V: Buddha Sinicization and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Lecture VI: Importance of Chinese and Indian Classic Cultures at present
Introduction:
At present, localism-intolerance of ideology and philosophy has been proved to be dangerous. About fifty
years ago, Charles A. Moore pointed out that philosophy could only be able to better guide humans to build a fine world when it became global and reached comprehensivenes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urse will analyze the meaning of orient tradition of Nondualism to the world peace now based on the orient classic culture esp. its represent of orient axis civilization.
25、课程名称:康德美学之哲学省察
任课教师:吴明(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康德以反思判斷力所提供的合目的性原則溝通「自然」與「自由」之兩界,並以合目的性原則為審美判斷力之超越原則,建立其批判美學。牟宗三認為審美判斷擔負不起此溝通兩界之責任,而康德美學以合目的性原則為審美判斷力之超越原則亦存在不少可疑之處,如以反思判斷為審美判斷,如何講獨立之審美判斷?如何講真美善之分別說與合一說?牟先生在譯畢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全書後,以此第三批判之「概念語言太專門故,全部批判哲學之義理之最後的諧和統一太深奧故」,作此「商榷」文,予以疏通。本課即以此「商榷」文為基本,再作相應之疏通講述,並藉牟先生對康德美學之商榷,進一步了解康德美學要義及其遺留之問題以及牟先生質疑之哲學意義。
26、课程名称:版本学
任课教师: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课程简介:版本是指同一种书籍或作品的各种不同的实物形态和文本形态。本课程所谓的版本学,主要讨论书籍实物形态的区分。课程以中国古籍为中心,兼及日本本、朝鲜本、越南本,重点讲授各种印本的鉴定,兼及古籍版本的等级、优劣和辨伪等问题。纲目如下——
第一讲 导论:古籍形制与版本术语
第二讲 印本的鉴定(一):区分中国古籍与域外汉籍
第三讲 印本的鉴定(二):区分刻本、活字本、石印本、现代影印本
第四讲 印本的鉴定(三):区分印本的时代
第五讲 写本的鉴定
第六讲 古籍版本的等级、优劣与辨伪
27、课程名称:17-19世纪中国西部的旅行
任课教师:万木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17-19世纪期间若干次中国西部旅行为例,旅行者有流放的官员、押运粮草者、寻亲的孝子、求法的僧侣,当然也有早期传教士和探险家。通过这些旅行者的记载和观感,给出皇朝社会晚期中国西部旅行条件、技术和观念的一般概况。课程形式以讲座为主。
28、课程名称:现当代艺术理论
任课教师: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介绍和评价19世纪中叶至今最有影响的西方艺术理论,主体为欧洲现代画论,此外还将介绍对当代艺术批评有重大影响的方法和理论。本课着重培养学生把握艺术理论、从事艺术评论的能力。
基础教材:陈岸瑛:《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编辑: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