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方案:一个文本了解全部培养要求

发布时间:2018-07-31
    校方哲思与师者匠心,贯通融于一体;“四通人才”与“三美理想”,堂奥蕴乎其中。有案可稽,循序渐进,行之经年,技则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此中真意,三载领会得来。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科专业的学术思想、学术脉络、学术特色和学术资源的具体体现,也研究生教育教学组织的基本依据。中国美术学院20189月起启用2018版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作用

培养方案同时关涉了学校、学科、导师对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学术契约”的性质。列入培养方案的事项,学校、学科、导师和学生均应按要求达成,因之,培养方案又可以理解为一种本学科专业的对研究生培养的“最大共识”和“最低要求”,培养方案可以起到“培养要求全知道”的作用。

特别说明:(1)部分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的学术要求,高于全校的最低要求,此时应按各培养单位要求执行。培养单位未提出相应要求的,应按照学校层面的最低要求执行。(2)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各要求之外,导师或导师组若另有提高性要求,则通过入学初师生共同商议制订的《辅导计划》予以明确。

二、内容

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分九个部分,即培养目标与学制、主要学科(研究)方向与指导思想、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学位论文、毕业创作、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质量保障措施、其他。培养方案一审校内各培养单位审定,须按计划执行,内容中途不得变动。

三、查阅

培养方案既可以向培养单位学科秘书、研究生秘书了解,也可以直接进系统查阅,路径:研究生管理系统-培养—选择方向,可查看本人所对应的培养方案。新生入学之前应详细阅读,做好整体学习规划。

四、2018版培养方案要点

1.各一级学科所属的研究方向。我校按一级学科—学科方向——研究方向三个层次来构建学术共同体,其中,研究方向是培养方案的最小单位。研究生可以通过查阅培养方案,详细了解本学科方向之下的各研究方向的简介。一经录取,研究方向一般不作变动。研究生应努力做到本人学术兴趣与所在研究方向的匹配与契合。

2.课程体系和修习要求。2018级研究生课程较前届有较大程度的优化改进,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课程固化。整个培养周期中的各类课程,已通过课程列表的方式,列举在培养方案页面下方,研究生可以查阅本人在读期间应修习的全部课程,做好相应预习和准备。全校课程体系详见“课程体系”一节。

3.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自2018级起,博士研究生、理论类硕士研究生以及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须在相关期刊发表一定数量学术论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论文要求详见《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规定》,论文发表周期较长,应早做准备。

4.免修与补修政策。自2018级起,研究生外语和留学生汉语水平达到相应条件的,实行“免修且免考”政策,以利于研究生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修习专业;同时,对于跨一级学科录取、同等学力升学或导师认为基础薄弱者等三类研究生(前两类由研究生处认定,第三类由导师认定),应当修习下一级学位的专业基础课,筑牢知识基础。

5.实践要求。实践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我校各学科、各专业都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环节形式和载体,学校专门设置实践环节经费予以支持保障,研究生应用好用足相关补助经费,按要求参加下乡、毕业考核等艺术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6.培养类别。我校是全国艺术院校中最早招收美术学实践类博士的高校,在理论与实践分类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理论类和实践类属于具有我校特色的分类方法,两类研究生在入学考试科目、学位论文字数、是否要求毕业创作、发表论文要求和下乡经费补助额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予特别注意。理论类和实践类的划分,根据学科自身属性和入学考试科目确定,一旦确定,中途不得更改。

7.培养环节和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在学校整体要求基础之上,各培养单位的培养环节有一些差异,研究生应按本研究方向对应的培养方案完成各个环节;大部分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听取学术讲座等有最低次数要求,应按要求参加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本》上予以记录;另,根据加强学风建设的政策要求,新生入学当年必须听取教育部、中国科协等组织的“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一次。

8.培养方案与辅导计划。辅导计划是指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将课程和培养要求落实到具体学生的文本,是培养方案的具体化和延伸,体现导师的个性要求。辅导计划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师生双方协商制定。辅导计划可以从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导出空白表格,剩余内容由师生双方协商后填写,并提交至培养单位审批后执行。